特別感謝:吳漢霖親妹吳鳳姿受權研究小組處理吳漢霖的遺物,吳漢霖的攝影作品彌足珍貴,提供了香港極具價值的文化藝術遺產;吳漢霖內地好友劉普丹(番禺:另一個美術館負責人)和幾位工友,疫情仍嚴重時為吳漢霖打點一切;顧凱(上海:C14 畫廊負責人)一直妥善保存 2016 年《在山之前》吳漢霖的攝影近作。徐蕾(德國哈內姆勒公司)撰文發佈國內吳漢霖謝世的消息。
真誠感謝:不同機構和友人支持下順利進行吳漢霖的文獻研究及整理:馮美華(藝鵠主席)讓研究小組由 2023 年 4 月至 9 月借用富德樓七樓作為吳漢霖文獻臨時研究空間,書店店長連安洋、書店助理 Vicky 和 Mui 協調借用空間安排。蕭競聰(民間博物館負責人)由 2023 年 10 月起借用荔枝角工作室直至攝影回顧展結束。譚鴻鈞(AAA 文獻庫研究總監)、翁子健(AAA 文獻庫資深研究員)提供技術支援,Stephen 和 Isabella 協助翻拍及掃描。攝影工作室成員鄭煥治、李德銓、吳世傑贊助整理吳漢霖文獻經費,揚振基捐贈 1983 年《雅象》展覽刊物,補充現在少人知道 I Club 前衛私人會所曾為香港促進國際級高質量藝術活動資料。楊紹宜轉傳他與吳漢霖於 2018 年後微信截圖有助研究參考,另捐贈 1972 年《七人攝影展》絕版海報由張國毅從加拿大親手帶回香港存檔。「小克檔藏」已故文友張景熊逾半世紀珍藏,借出 1970 年代吳漢霖實驗碳印「恒久保存」攝影作品和一些早期黑白照片,以及吳漢霖和本地文化藝術作者、學員關連的歷史文獻,讓更多人可加深了解過往香港文化藝術歷史的發展狀況。黃啟裕協助聯繫大專舊生及撰文;金炳興、關懷遠(淮遠)、張國毅(癌石)、李金鳳、駱適然、蔡義遠、小兜、盧燕珊、李念慈、黎健強、攝影工作室學員,香港浸會學院和香港理工設計學院學員,提供有用資料、發表感言、詩作或撰稿。 硏究小組自 2023 年初,一直義務協助研究及整理,成員為夏耀文(巴黎:洗衣坊攝影畫廊創辦人,1980 年代初在港師從吳漢霖)慨捐吳漢霖攝影回顧展及整理文獻基金、借出吳漢霖送贈藝術家司徒立一幅早期黑白攝影作品、以及鑒核打印作品質量;黃小燕(獨立研究員兼自由撰稿人,1985~1990 年度香港理工設計學院學員)負責文獻研究整理及聯繫工作;陳鳳珍(香港:迷團工作室負責人,1981~1985 年度香港理工設計學院晚間課程學員)負責整理吳漢霖的攝影作品及文獻存檔。吳漢霖對人生學習的不斷追求,這一位堅持對影像藝術探索、研究、踏實低調的學者,對眾多視覺藝術和數碼影像介質技術研究學員影響深遠。研究小組正籌劃吳漢霖攝影回顧及文獻展,以及開立網站 nghonlam.com 將陸續選輯上載吳漢霖的攝影作品和相關文獻資料,向這位獨特的香港藝術家、教育家致敬,感謝與懷念。 |
致謝